科研动态
..
推荐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公示
时间:2015-04-03

我单位推荐下列项目申报2015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特进行公示。公示期: 2015 4 3 日至  2015 4 10 日,公示期内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您向中科院软件所科技处反映。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李洁,010-62661022 

附: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安全协议中的若干基础问题研究 

候选单位: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1)、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2 

候选人:冯登国(1)、邓燚(2)、张振峰(3)、薛锐(4)、徐静(5)、李红达(6)、姚刚(7)、徐海霞(8)、周展飞(9)、吕克伟(10)、张文涛(11 

项目简介: 

项目主要研究安全协议中的若干基础问题,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为计算机信息技术。 

安全协议是建立在密码算法基础之上的高互通协议,为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的安全需求提供直接的解决方案,是构建安全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零知识证明作为基础性的安全协议广泛应用于密码学的众多分支,可证明安全性理论和形式化分析方法是安全协议的核心基础研究方法,通过建立安全模型、以逻辑推理的形式化方法或基于计算复杂性的证明方法检测或验证协议的安全性。项目就安全协议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 提出了原创性的实例依赖密码学原子,证明了图灵奖获得者GoldwasserMicali等人提出的关于零知识证明的双重可重置猜想,解决了一系列常数轮零知识论证系统的存在性问题,揭示了如何在零知识证明中节省真随机数,对随机数受限的密码协议设计与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建立了无证书签名协议的安全模型,提出了一般性构造理论和有效的设计方案,对若干无证书密码提出了新的分析方法,揭示了密钥替换攻击的严重安全威胁。奠定了无证书签名的理论基础,解决了基于标识的签名应用中的密钥托管问题,所提出的安全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无证书安全协议的研究中。 

3. 发展了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的可证明安全性理论,提出了具有公平属性的认证密钥交换思想和安全模型,给出了以并发签名为基础构件的设计方法;针对网络用户身份匿名保护的需求,提出了匿名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的分析方法和设计理论,为隐私保护的密钥交换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4. 在口令认证协议中引入了“弱计算不可分辨”概念,发展了口令认证协议的“弱伪随机性”理论,给出了模块化的口令认证协议设计与分析思想,提出了匿名口令认证协议和跨域口令认证协议的设计与分析新方法,基于该方法设计的匿名口令认证协议被ISO/IEC 20009-4采纳为国际标准。 

5. 提出了基于抽象状态机的安全协议分析新方法,开发了安全协议分析软件,研制了一套安全协议分析原型平台和可信计算平台测评系统,在国家重要部门得到应用。 

研究成果在FOCSEUROCRYPTASIACRYPT等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Google Scholar统计:被引用超过1500次,其中十篇代表性工作被引用逾650次,单篇最高被引用230次。多次得到国际著名专家学者的正面引用与评价,加州大学R.Ostrovsky评价“解决了非常有挑战性的猜想”、布朗大学O.Paneth评价“解决了存在已久的公开问题”;被中国科协2009-2010《密码学发展研究报告》列为代表性成果;完成的973课题在验收时获得了94.36的高分评价。 

(二)项目名称:笔式人机交互关键技术及应用 

候选单位: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1),鸿合科技有限公司(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4 

候选人:田丰(1),戴国忠(2),王宏安(3),邢修青(4),张毅(5),方中雄(6),崔丽英(7),朱以诚(8),张凤军(9),李俊锋(10),王丹力(11),马翠霞(12 

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于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新型人机交互已逐渐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发挥作用。本项目在国家863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和国家自然学基金的支持下开展笔式人机交互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的主要创新点有: 

1)通过建立三维笔身运动模型,提出了一套基于刺激-反应相容性的交互状态呈现及切换方法,突破传统纸笔平面交互的约束,可应用在状态切换、多参数输入等重要的人机交互任务中; 

2)基于认知科学理论,设计实现了手写笔迹结构理解系列算法,解决了连续手写中文文本识别、手绘概念图理解、复杂手写文本行提取等关键难题; 

3)围绕人机交互核心任务,设计实现了多尺度草图交互技术、手绘对象智能操纵技术、融合音素的笔输入技术等一系列笔式智能人机交互技术; 

4)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笔式人机交互设计开发方法,建立了笔式人机交互软件平台,通过整合用户能力、环境和社会活动上下文,可快速构建面向不用领域的笔式应用; 

项目成果获国家授权专利93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69项;制定国家标准3项;获得软件著作权46项;软件产品登记6项;出版专著2部、译著1部;在TPAMIIJHCSSIGCHI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277篇。项目成果在教育、体育和医疗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近三年直接经济效益1.18亿元,间接经济效益7.6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