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所职工学生致老科学家的一封信之一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2-29  |  【打印】 【关闭

  

  编者按:根据中国科学院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传承老科学家精神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行动专项工作活动方式导引》的通知精神,2021年软件所党委组织开展了“给老科学家写一封信”的活动,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给对标的老科学家写一封信,将自己学习、传承和践行老科学家精神的举措、行动和成效,向老科学家汇报,激励自己在科技创新实践中传承践行老科学家精神。活动共收到40封致老科学家的一封信,现择优陆续刊登。首次刊登的是写给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三位科学家的5封信。 

  给胡世华先生的一封信

  尊敬的胡世华先生:

  在我看过的一部电影中曾经说道:如果一个人没有被遗忘,那么他就永远活在大家的记忆里。我想先生您就是这样的人。您这样的人,将对科学的执著与对人世的宽容彻底融入生命的人,值得我们永远记忆和学习。

  您是我国数理逻辑事业的开创者与领头人。在50年代,您就倡导数理逻辑和计算机的结合。虽然当今大家都认识到数理逻辑和计算机的密切联系,但是在当时您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我非常敬佩您的智慧和果敢。

  经过我的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苏联批判数理逻辑,中国哲学界也跟着批判过数理逻辑,大环境对于这样的倡导不算有利。而您多次在报纸杂志上宣传数理逻辑和电子计算机的关系,并且于1957年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了《数理逻辑的基本特征与科学意义》。在这篇文章里您回顾了通用电子计算机的历史,指出正是冯诺依曼受了图灵定义的通用图灵机的启示而设计了第一架通用电子计算机,也讲了图灵本人领导了计算机的设计。由此阐述了数理逻辑中能行性的研究和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密切关系。这篇文章也在当时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到了您的经历和成就,我受到很大的激励。因为您在当时并不被看好的情况下,独立思考和判断,这种坚定的信念就像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炬。对于我来说,科学和院士离我太遥远,但是您的科学精神值得我铭记于心,我会带着自己的梦想,学习您的科学精神,一路成长。在自己所研究的领域中努力学习,争取能得到一些进步。

  您是当之无愧的先驱者,您是中国国内少数几位在中国发展数理逻辑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中国,把逻辑研究超出哲学的范畴并和数学联系起来的工作是由先生您开始的,您是这方面的开创人,也是国内把逻辑和计算机结合起来进行工作的倡导人。有时候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开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很多艰难困苦,很多旁人无法想象到的黑暗。

  不仅在所研究的领域是开创者,您还为我们后辈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财富。您还撰写了有关数理逻辑的专著和许多阐明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的特征和意义的论文,例如《数理逻辑基础》《数理逻辑的基本特征和科学意义》《略论数理逻辑的发生、发展和现状》《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1958年,在您倡导下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办起了数理逻辑训练班。参加者在班里不但学习了数理逻辑知识,也学了大量计算机知识,您的许多助手和学生都参加了具体的计算机逻辑设计和编制程序工作,其中不少人都转去搞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技术工作。

  您的这种为科学献身到底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有多少人能潜心苦学,几十年如一日,献身于科学的领域。海外求学,您历经艰难;回国任教,您兢兢业业,您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深刻的学习和感悟。在我自己的科研和学习中,也必将努力向您的这种精神学习。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软件所总体部党支部 孙艺萱

  2021年10月14日

  

  致林惠民院士的一封信

  尊敬的林惠民院士:

  您好! 我们是软件所软工中心党支部第四党小组的成员。在党支部的组织下,我们有幸能够了解到您的事迹,也借此机会得以表达对您的尊敬和崇拜。

  您高考时恰逢文革,于是参加上山下乡,和农民一起种田挣工分,再到后面成为八一磷肥厂的一名工人。在1975年八一磷肥厂开办“七二一”工人大学,您负责教数学。等到恢复高考时,您又去参加高考。单单从您高考前的经历,我们就要对您竖起大拇指,当时的学习环境可想而知,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之下,您还愿意抽出时间学习来参加高考,这本身就是对我们后辈的激励和鼓舞。我们现在的学习和工作环境都要好很多,但即使这样,也有很多人不珍惜,白白荒废了时光。您的目标坚定,抱负远大,才不会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迷失自我。

  您高考之后进入福州大学,之后一直从事科研工作。您长期从事计算机程序,特别是并发程序的形式语义学及形式化方法的研究,在进程代数的验证工具、消息传送进程的语义理论和π-演算的公理化等方向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们的专业都是计算机相关,您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现在有一部分人学习太过功利,不能够塌下心来研究问题,导致研究课题有很多,但真正有影响力的成果却很少。我们就是要向您这一辈老科学家学习,您们的学习环境和研究环境比现在要差,但是您们不怕困难,将自己投身于科学研究,这种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的精神,对于每一个时代的人都适用。

  在当代,您们这一辈科学家是标杆、是榜样、是我们前进的目标、是我们追寻的方向。感谢您的艰辛付出,向您致敬!

  此致

     敬礼!

  软件所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党支部 王苗苗

  2021年10月14日

  写给计算机科学家戴国忠老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戴老师:

  您好!非常荣幸能和您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老科学家在同一个实验室工作,在您和田老师的指引下,我一路在实验室攻读学位,毕业后留任研究岗位,出国访学后又回国继续科研事业,在我渐渐深入人机交互科研事业后,我终于能慢慢领会您若干年前说的那豪言壮语,读懂了您写的“先觉未萌自有情,唤回自然续文明”,您坚定执着的科研信念,您不畏艰辛的实践精神,让我深感震撼,受益良多,让我今后在人机交互科研事业上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我刚来实验室的时候,就听您说,笔式用户界面是后PC时代最好的界面范式之一,它具有独特的笔-纸隐喻、灵活的输入方法、优良的多通道兼容性,可能是继桌面交互范式、触屏交互范式后,新一代具有统治力的界面形态。当时,我还很难理解您的这种思想,即便是读了您的著作《笔式用户界面》,我仍然抱有“笔式输入仅仅是桌面范式的延伸”这种想法。但是,随着我在“笔式神经医学诊断”工作的深入,随着笔交互在虚拟现实中应用的研究的完成,随着华为、荣耀、鸿合等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与我们探讨笔交互合作,我越来越懂得笔式界面范式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您对它的期望不是盲目猜测或者教条信奉,而是四十多年研究积累得出的睿智判断和宏图大略。随着自身知识和科研阅历日益见长,您的这一思想让我无时无刻不感到震撼和佩服!

  但是,让我感到震撼和佩服的,不仅是您的思想,更是您付出的行动!

  现在,您已将近80岁高龄,但却跟我们这些年轻人一样,一直奋斗在科研一线。2018年,我刚入职软件所开始工作,您带领我的研究小组,开展了十来次“人机交互基础理论建模研讨会”,每次研讨会我们都会向您请教自己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方案,您作为中国人机交互开创者,软件所总工程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却不吝赐教,给我们深入剖析和指导,每次详细讨论超过三个小时。给我们年轻人的科研道路指明了方向。在2019-2020年PIGS平台技术攻关之时,您每周不少于三次的召集研发小组到您办公室开研讨会,上午进行细致到类图和接口的编程部署,下午和晚上则指导研发人员进行具体功能实现。您一再强调“PIGS必须从底层进行开发,而不能作为其它平台的中间件”,这一思想保证了PIGS的独立性,但也极大地增加了开发难度。但您丝毫没有动摇,身体力行的付出实践,终于初步形成了PIGS的原型系统,为今后的笔式用户界面研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就像您的诗一样,“先觉未萌自有情,唤回自然续文明”,您是在人机交互科研事业上终身付出心血的老科学家,为了实现自然人机交互的终极目标,您贡献了睿智的思想和辛勤的劳动。您的思想和精神一定会永远鼓舞我们年轻人继续前行,也同您一样为中国人机交互科研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此致

     敬礼!

  软件所人机交互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党支部 黄进

  2021年10月9日

  致戴国忠老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戴老师:

  您好!

  我叫彭晓兰。

  我出生那年,您45岁;我来人机交互实验室那年,您年近70。

  2013年,刚来实验室时,我依稀记得,经常在实验室看到一个精神矍铄、头发还不算花白的老教授;后来,我知道那就是您,是中国人机交互的创建者,也是我们实验室的创建者。

  来实验室之前,我一直以为,退休了,就应该四处游玩,乐享天伦;但老师您却经常在实验室忙里忙外,后来,我听说您还经常亲自指导学生,我对我的想法有点自惭形愧。

  2018年,我开始在实验室读博士,因为一些课题我有幸参加了您的讨论会,我看到您十分认真地跟我们一帮年轻人讨论课题,从那一刻起,我认识到科研是没有年龄界限的。

  2019年,我担任国科大人机交互课程助教,有幸陪同您到国科大给学生们讲课,当时,学校安排了一个很大的教室,但因为授课时间安排的不是很合适,那会儿很多学生都有其他必修课,导致教室里只有十来个学生,您也二话没说,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课耐心讲完,跟学生们一个一个讨论,我心想,那十来个学生何其幸运。

  最近几年,我知道您还组织了课题组,坚持奋斗在科研一线,组会开的比我们还多,我真的感慨颇深,我们作为年轻人,有什么理由不奋斗?

  戴老师,是您让我认识到科研人没有退休,科研思想可以永葆青春,科研精神可以万世流传!

  您就像一束光,时刻照亮着我们的心!

  此致

      敬礼!

  软件所人机交互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党支部 彭晓兰

  2021年10月14日

  写给戴国忠老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戴国忠老师:

  您好,很荣幸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给您写信,并在这里表达我衷心的问候。

  回首百年峥嵘岁月,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以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投身国家建设事业,奉献终身。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诸多科学家在疫情期间义无反顾勇挑重担、紧急奔赴武汉执行科研攻关和防务指导任务,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次我想给教导我3年多的老科学家戴国忠老师写一封信。

  作为中科院软件所2018级博士生,很幸运参加到戴国忠老师主导的笔式用户界面PBUI项目中。也正是因为这个项目,以戴老师为缩影,逐渐理解了老一辈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上的坚持和执着。作为老师,戴老师在指导我们工作时用细心、耐心和严谨诠释了老师这份职业该有的责任和担当;作为老一辈科学家,77岁高龄的戴老师仍然坚持在科研一线,努力创新,进行完全自主的笔式用户界面平台研究,常在我们开会时表达对当代年轻人“提笔忘字”这种现象和汉字文明延续的担忧,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作为科研工作者该有的使命和坚持。戴老师以笔为梦想,并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忘初心,曾做过一首诗《笔梦》:宁心梦屋戏笔屏,忘路福村思创新,先觉未萌自有情,唤回自然续文明。

  作为您指导的学生,由衷地感谢能够在博士学习期间得到您的指导和帮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或许我无法做出像前辈们那样惊天动地的作为,但是我依然能在自己能做的事情上默默奉献,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

  最后,再次感谢戴老师,感谢老一辈科学家对社会的无私奉献,对年轻一代人的指引,也正是因为有你们的付出,社会才如此美好。

  此致

     敬礼!

  软件所人机交互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党支部 康文惠

  2021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