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一成果被ACM CHI 2017长文录用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6-12-15  |  【打印】 【关闭

  

  近日,2017年国际计算机学会人机交互年会(ACM 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已出审稿结果。该会议共收到了论文投稿2424篇(长文和短文),中稿率约为25%。山东大学杨承磊团队提交的论文《Play What You Design on Mobile Devices》被CHI2017长文接收。这也是山东大学连续两年被CHI长文接收。 

  论文主要内容和贡献如下:在大多数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系统中,用户仅仅是体验者,对于内容的设计,用户的参与度几乎为零。为此,论文提出一种普惠计算模式下用户体验自行设计的虚拟现实系统的新模式,支持在迷宫游戏、消防训练、博物馆布展等应用中,用户利用智能手机和Kinect即可灵活、快速、轻量级地设计虚拟场景,并进行互动体验。为了验证的有效性和可用性,我们进行了相关用户测试,结果表明:第一,不同的交互方式会影响用户的心流体验,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通过真正行走控制虚拟漫游是较自然的交互方式,要优于基于操纵杆技术的虚拟漫游技术。第二,不同于大部分的虚拟现实游戏,我们的系统具有不同的设计模式。不同的设计模式对用户体验产生不同的反馈。我们提出的第二种设计模式具有更强的社交性、娱乐性和参与性,是我们系统的创新之一。在虚拟场景中实时添加虚拟物体能促进设计者(策划者)和游戏者(用户)之间的交互行为,这也是这种模式能带来较好体验的原因。第三,不同的游戏模式能带来不同体验,我们的系统提供了单人游戏模式和多人游戏模式。根据心流研究表明,他人的存在能提高一个人的社会存在感,虚拟现实游戏中多人游戏模式能带来更强的体验效果,这也是在前人研究中很少涉及的一个问题。第四,我们系统的主要创新是为用户提供了自己设计内容的平台,不需要专业设计知识,即可简单、快速生成相应的三维场景。用户测试结果显示,参与者更倾向于体验自己设计的迷宫等VR系统,这也表明我们提出的游戏模式与用户的需求是一致的。 

  该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云端融合的自然交互设备与工具”项目资助,是其第三课题“多感知融合交互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有效融合了手势、姿态、语音、视觉、触觉以及生理等多种交互技术。 

  论文作者为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与数字媒体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盖伟(博士研究生),杨承磊(教授)、卞玉龙(博士研究生)、孟祥旭(教授)、王璐(副教授)、刘娟(讲师)、董明达(硕士研究生)、牛成洁(本科生)、林铖(本科生)以及哈佛大学、美国NSF的沈嘉(研究员)。盖伟、杨承磊、王璐均是课题三“多感知融合交互技术”子课题团队的成员(课题负责人是浙江大学周昆教授)。 

                                                                        在物理空间中设计迷宫

                                                                        在手机上生成相应的迷宫

                                                                    体验用户自己设计的迷宫

                                                                                    室外体验

                                                                                    室内体验

                                                                    系统提出的第二种设计模式

                                                                    实时向虚拟场景中添加虚拟物体